首页

原味踩踏

时间:2025-05-23 16:09:38 作者:意大利学生沉浸式体验端午民俗:“第一次包粽子,太棒了!” 浏览量:24215

  中新网赣州11月27日电 (熊锦阳)1200多年前,部分中原人避乱南迁,溯赣江而上,来到赣南。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因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成为接纳南迁中原人的重要一站。

  在外为客,落赣为家。客家人在举族迁徙、砥砺前行的历程中,形成爱国爱家、耕读传家、崇文尚武、敬祖睦宗、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千百年来璀璨夺目,自成一派。

  11月27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的江西客家博物院,探访国内外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沉浸式感受千年客家文化魅力。

图为江西客家博物院。 熊锦阳 摄

  江西客家博物院设立于2010年,是江西省首家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院,也是一座客家人寻根问祖的“精神家园”,被称为客家文化“大观园”。

  走进客家博物院,沿着广场向右,五根石雕艺术柱组成的南迁柱矗立眼前。从“衣冠南渡”到“筚路蓝缕”,从“留住根脉”到“裔播四海”,石柱以浮雕、沉雕、浅雕等方式记述了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南迁历程,也解答了“客从哪里来?”“客往何处去?”

  “现在我们看到的照壁上的这个‘福’字,它由蝙蝠、鹿、仙鹤三种动物组成。蝙者,福也;鹿者,禄也;鹤者,寿也。福、禄、寿‘三星’高照是为‘福’,而‘田’乃万福之源,有田才有福。”在客家宗祠前庭,讲解员刘江艺向游客介绍客家人千年来对“福”的理解和追求。

讲解员正在向游客介绍客家历史。 熊锦阳 摄

  “茯苓切片三分白,朱砂碾粉一片鲜红,五爪佛手颠倒挂,小小葫芦巧玲珑……”在客家博物院的客家博物馆,一段国家非遗“东河戏”经典剧目《牡丹对药》精彩开演,悠扬婉转的唱腔赢得现场游客热烈掌声。

  东河戏发源于赣县区白鹭村,起源于明嘉靖年间的高腔“坐堂班”,因其形成赣州东面贡水流域,故称东河戏。表演语言以“赣州官话”为基础,穿插“客家方言”,朴实生动又富有民间生活气息。

江西客家博物院内演出的东河戏。 熊锦阳 摄

  寻根问祖、品阅非遗、聆听民谣……内容丰富的客家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到客家博物院游玩。今年5月,一场集体婚礼在江西客家博物院举办,23对新人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以客家习俗传承中式浪漫。据刘江艺介绍,客家人骨子里的勤劳节俭,与新时代倡导的“婚事简办”价值观不谋而合。“客家博物院会对那些零彩礼新人免费开放,让他们在这里以客家习俗举办中式婚礼。”

  “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要倡导新时代青少年文化自信,通过开展馆际交流、馆校合作、院企联盟等措施,实现客家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家、爱岗敬业的斗志和热情。”江西客家博物院原副院长彭晓东表示,下一步,赣县区将打造一个“客家摇篮”江西客家族谱文化陈列馆,让世界客家人感受客家族谱的文化盛宴。(完)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林业产业协作

作为消防员,韦向进到朋友家帮忙修理电路,看到电动车夜间充电,也不忘提醒晚上充电隐患大,最好在白天充。“我就跟他说一些案例,虽然他接受了,但又觉得他不是很高兴,以后还是得想办法说得委婉一些。”韦向进笑着说。

【百万庄小课堂】养成类游戏、虚拟社交、AI…… 为何更多人倾向“赛博”陪伴?

厦航的创建和发展壮大凝结着习近平的心血。40年来,厦航始终沿着习近平指引的方向前进,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台湾今年已发生35起5.5级以上地震 创14年来新高

2023年9月6日,为促进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交流与合作,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在香港中联办教科部、香港教育局、四川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立。在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帮助下,香港港专学院等7所香港院校的学生到四川交流学习。而部分四川院校的学生在香港实习后,还获得了留在香港工作的机会。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出席菩萨省瓦宁小学教学楼启用仪式

活动以“南台临水 海丝传福”为主题,依托仓山地缘优势,通过香颂仪式、文艺展演、非遗体验等系列活动,展现闽台同源的陈靖姑文化内涵,大力拓宽闽台交流沟通平台,提升陈靖姑文化在沟通海峡两岸的民间文化交流方面的桥梁纽带的作用。

(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新疆兵团:施工现场实现“数字化智慧管理”

会议要求,全省各地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向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分镇短临预警、暴雨重现期预警和夜间防范提醒,确保快速反应、积极防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